個人簡介
程樂文,男,漢族,中共黨員,伟德 官网2019級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曾任河海大學團建指導員、伟德 官网團委學生副書記、江甯負責人、2019級年級學習委員、2019級土木三班學習委員。現推免至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個人經曆
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大學至末,思緒繁雜。感謝“土木故事彙”在這個恰如其分的時間點,讓我能借助此次機會,回首我四年的大學生活。相比于往屆分享自己學習成長經曆的學長學姐們,我的成績和成就尚顯平庸,但是我希望能用我豐富多彩的大學經曆,帶着學弟學妹們領略一下大學生活的另外一種風景。
學習方面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在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身邊的事物都是新鮮的,學生工作、社團活動、活動競賽等等比學習更“有趣”的活動都深深吸引着我。在适應大學生活的那段時間,我的心思好像從來沒有在學習上過,因此成績也隻是在年級的中遊水平。大一下學期爆發疫情後,我們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線上上課,在家長、老師都無法監督的情況下,我沒有及時端正上課和學習的态度,因此大一下學期的成績出來後,我的績點低得可憐。
大二上學期,随着第一批學長學姐保研工作的基本完成,我逐漸意識到了學習成績對于日後發展的意義,“學習績點是第一要義”這一至理名言逐漸在我心中變得愈發通透。從那以後,我開始時刻注重自己的學習成績,總結學習規律、歸納學習重點、請教老師同學、跟班學習小組......通過大二大三兩個學年的努力,我共有10餘門必修科目達到滿績,成功在推免之前将自己的績點回升到年級前30%。
大學四年間,績點過山車式的搖擺式變化讓我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可持續發展”擔憂。以我四年來跌宕起伏的學習經曆作為警戒,我想提醒學弟學妹們,在享受大學生活的同時,不要舍本逐末丢掉大學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同時對于成績尚處于低谷的同學們,請堅信,種植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學生工作方面
不畏擔當,不悔選擇
剛入學時,我便深知大學與中學最鮮明的區别之一便是擁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于是我便義無反顧地将我的空閑時間獻給了向往已久的學生工作。
在高中時期相對内向且不太願意跟别人交流的我,在初次接觸學生工作時顯得有些吃力,面對老師布置任務時反應遲鈍、無法按時完成任務;與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出現障礙等各種問題頻頻出現,讓我不止一次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确。在大一助學導師吳其海學長(土木故事彙第九十五期——吳其海:心存高遠,勵志笃行)的鼓勵下,我咬緊牙關,在一次次的“摸爬滾打”中摸索經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在大一的一整個學年,我兼任2019級年級學習委員以及土木三班學習委員,引導、發揚學院優良學風的同時帶動本班學生追求卓越。作為年級學習委員,我參考輔導員意見,在疫情期間與學院學生會一同打造了具有學院特色的“線上自習室”、“小砼線上打卡”等促進學風建設的活動,很好地解決了同學們疫情在家惰于學習的問題;作為土木三班的學習委員,在我任職班級學委的時間段内,班級平均分常年穩居學院第一。
大二學期初,我在充分準備後,向學院團委負責人的職位發起了沖擊,并成功入選成為主席團成員之一。面對比年級委更加繁雜的團委工作,我一方面驚喜于可以獲得更多鍛煉機會,另一方面也對自己能不能勝任這一職位産生了擔憂。而當時的團委學生副書記蔣晗學長(土木故事彙第九十八期——蔣晗:砥砺深耕,笃行緻遠)給我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将相關工作方法、注意事項等一系列工作經驗逐漸灌輸到我的腦中,通過大二大三兩年的管理和實踐,我能切身地感受到我各項能力的提升。在學院團委任職主席團成員的兩年時間裡,我統籌學院團委各個部門以及各年級團支部,組織開展了“夢想公開課”、“信仰公開課”等大型思想教育活動;“土木交通青年說”、“三點紅志願活動”等院系特色活動;“四史學習教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主題團日活動。經過團委成員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土木院團委榮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号。由于在學院團委工作表現突出,我也被選任到校團委擔任團建指導員一職,保持和全院各個團支部的密切聯系,開展學院的各項基礎團務工作,并保證學院智慧團建、團支部PU工作成績單等各項指标合格率均達到100%;同時還協助學院團委書記完成相關工作,保持校團委和院團委的密切聯系,準時傳達需要下發的各項通知與活動安排。
伟德 官网第十屆團代會
我曾被很多人問過相同的問題:“這麼多學生工作不會影響你的學習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我看來,組織一場精彩的學生活動,不壓于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遊戲,隻有全身心投入到一份學生工作中時,才能真正感受到組織完成一項活動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無法否認的是學生工作确實會導緻大量時間的流失,但是不同的學生工作帶給了我不同的收獲。在四年的學生工作後,不論是我辦事效率的提高,還是我應變能力的養成,都無形中讓我組織各項活動變得輕松自由。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還會堅定地選擇它。
競賽方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或許出于男孩子天生的好勝心,從高中開始,我便癡迷于各種類型的競賽和比賽,這種喜好在升學後,也一并延續到了大學,不論是專業相關、還是思政主題,乃至藝術體育,我都報着湊熱鬧的态度,想要去試一試。
我專業類競賽的啟蒙是大一剛入學時的“奇思妙想”小橋賽,雖然那場競賽因為專業知識和比賽經驗的不足很遺憾地落選,但卻是讓我對專業内競賽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逐漸接觸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等各種力學課程後,我在大二和大三都參加了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校選賽,逐步積累經驗,最終分别拿到了三等獎和二等獎,并在2021年全國大學生岩土工程競賽河海大學選拔賽終榮獲一等獎。我想,各式各樣的專業類競賽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可以讓我們在自己做的模型中看到所學知識的縮影和反饋。
2021年春天,我很榮幸地被學院選中帶隊參加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競賽。帶着生懷絕技的成員在團隊中群策群力,最終沖出校選賽的重圍,光榮拿到了江蘇省賽特等獎。開題時團隊成員坐在一間教室裡,為了共同的主題和目的激情讨論;實踐中團隊成員共同包車,在去實踐地點的路上有說有笑;獲獎後團隊成員聚在一起,為幾個月的努力和成績幹杯......一個個難忘又溫暖的瞬間在腦海中閃過,仿佛故事發生在昨天,也是從那一刻起,我真正領悟到了身在一個團結群體中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競賽
除了這些大型的競賽之外,我還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各種主題的小型比賽,河海“mini馬拉松”、思政課調研報告比賽、朗誦比賽等各式各樣的比賽中都能看到我的身影,有些時候,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拿到高排名的獎項,而是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在競争和挑戰中留下自己充滿青春活力的瞬間。
除了科研和競賽,我還會在課餘時間參加校内外的各項活動和志願活動,有圖書館讀者協會舉辦的“讀書會”、“圖書館奇妙夜”等活動,有不同學院舉辦的“網絡文化節”活動,還有各種組織開展的青年志願者活動。這些各式各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拓寬我僅限于土木院内的視野,還能讓我在實現自己青年價值的同時收獲喜悅。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朗誦比賽
“土木開放日”志願者
守得雲開見月明。一場四年的夢,始于2019年的金秋,終于2023年的盛夏,四載青春打馬過,三千往事浮眼中。回望四年的大學生活,很多不如意的事在身邊常常發生,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也會接踵而至,有的時候我們會過于急切地向某一方面傾出全力,并期望能馬上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是我所理解的遺憾和失落的本源。而現在的我,站在本科生涯的盡頭往回望,恰恰發現,四年中的種種無法預測的事情,在冥冥之中已經有了相應的定論。不要急于期冀付出的努力馬上得到回報,正如是“撥雲見日終有時,守得雲開見月明”,我們隻管努力,剩下的請交給時間。
個人榮譽
一、學科競賽
1、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江蘇省特等獎;
2、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校選賽特等獎;
3、2021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岩土工程競賽河海大學選拔賽一等獎;
4、2022年江蘇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校選賽二等獎;
5、2021年江蘇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校選賽三等獎;
6、2021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生橋梁創作大賽校選賽三等獎;
7、2021年河海大學思政課優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評比二等獎;
8、2022年伟德 官网“砥砺奮進跟黨走,逐夢前行新征程”——喜迎二十大朗誦比賽三等獎;
9、2023年伟德 官网“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青春奮進獻禮新征程”——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朗誦比賽三等獎;
10、2020年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大賽校級三等獎。
二、榮譽稱号
1、2019-2020學年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優秀獎學金;
2、2020-2021學年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優秀、科技創新獎學金;
3、2021-2022學年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優秀、科技創新、精神文明、學業進步獎學金;
4、2022-2023學年河海大學畢業班學業優秀、精神文明獎學金;
5、2021年河海大學久大專項獎學金創新創業優秀個人專項獎;
6、2020年河海大學優秀共青團幹部;
7、2021年河海大學優秀共青團員;
8、2020年河海大學優秀志願者;
9、2020-2021學年河海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10、2021-2022學年河海大學優秀學生幹部;
11、2022-2023學年河海大學優秀學生;
12、伟德 官网“土木交通青年說”優秀主講人;
13、2020年度伟德 官网“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14、2021年度伟德 官网“學生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