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新發展理念,矢志成為四有好老師,争做“大先生”,将理想信念、社會擔當、工匠精神轉化為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構建教育教學新發展格局。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江蘇省重點教材6部,其中1部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等5門國家級一流課程,兩門課程入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近五年,團隊入選江蘇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8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5人入選省部級人才項目計劃,1人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2人獲江蘇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名師,1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特等獎、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一等獎,2人獲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優秀共産黨員,14人獲評校青年崗位标兵、青年崗位能手、優秀班導師等。
《土力學》和《土木工程防災減災》課程入選國家首批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團隊重視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推進偉大事業的不懈奮鬥中,兩名畢業生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号。近五年,培養的學生中,約200名投身艱苦行業和國防建設,35人赴雲南新疆等地。學生獲全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2項,省優博論文2篇、優碩論文5篇、優專碩論文3篇。團隊成立創客空間、科創中心,指導學生獲美國和加拿大國際土木工程競賽冠軍2項、亞軍3項。團隊成員帶頭擔任“挑戰杯”“互聯網+”指導老師,學生在國家、省級創新競賽中獲獎44人次,其中“挑戰杯”國賽銀獎1項、省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互聯網+”省賽獎4項。
成立“土木類創客空間”
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土木工程競賽
201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本質是文化自信。良渚遺址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是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團隊成員3年間走遍了與水壩相關的每一座山。在良渚申遺沖刺階段,團隊成員臨危受命,自籌經費開展科學論證,發現大壩關鍵證據“溢洪道和壩前淤積”,論證11座大壩擋水功能,徹底打消聯合國評審專家質疑。團隊參與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被中央電視台、新華日報等重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