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将一直追随
【簡介】張志良,九三學社社員。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河海大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專業讀本科;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河海大學岩土工程專業就讀,獲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總工程師兼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庫專家,廣州市建設科技委評審專家,廣東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地下工程專委會常務委員。
感謝 曾經來過這裡
1982年8月,我是在水稻田裡幹農活時接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的,喜訊來得很突然。那時想法很實在、很簡單,跳出農門就很滿足了,似乎沒什麼憧憬和夢想。那年高考填報志願江蘇省是在考完後第三天進行的,分數和錄取線都不知道。語文沒考好,但沒有料到分數出來後是不及格,所以第一志願學校落榜。通過中學物理老師了解知道華水的一些大概情況,就來到了華水。
至今還清楚記得1982年新生報到時,吳繼敏老師借飯盤指點我去食堂吃午飯的細節;黃大明、陳志堅老師在黃河小浪底認真細緻帶畢業實習的情景。而我實際上是抱着“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态開始大學生活的,專業是服從調劑的,沒有特别濃厚興趣和熱情,但也沒有太多的抵觸和糾結,加上原來數理化基礎尚可,有幸成為82級地質專業兩個班級唯一免試推薦入讀碩士研究生的學生。現在回想起來,真心感謝母校的寬容和鼓勵!
1986年,我開始跟從導師徐志英先生工作學習,在他的認真教導下逐漸喜歡上土木這個學科,并為以後的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除徐志英導師外,當時的土力學教研室和實驗室老師:錢家歡、姜樸、殷宗澤、向大潤、方滌華、方開澤、盧盛松、周萍、俞仲泉、盧廷浩、夏懷祖、田樹山、趙維炳、艾英缽……,本科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老師陸兆臻、黃大明、錢孝星、呂慶安、吳繼敏、周志芳、張勤、陳志堅……等,都給予我諄諄教誨和熱心幫助,留下了親切的印象。有一種劃過心頭的愛,扣動最深的心扉,那是師愛;有一種至高的靈魂,譜寫着動聽的樂章,那是師恩,在這裡,衷心的道上一聲感謝!
七年,西康路校區在我眼中從陌生變得熟悉直至親切,每每想起這段時光,總是充滿了留戀和歡笑。印象更深的是南京夏天的悶熱和冬天的寒冷。夏天太熱時每天要沖多次涼水澡,有時晚上還違規爬上宿舍樓頂睡覺;冬天大家一起跺腳取暖。每每遇到節假日加餐時食堂總是擁擠得一塌糊塗。極其羨慕住同一層宿舍樓的新疆班學生以及一起上大課的留學生,他們都有專門食堂,宿舍區還配有電視。如果可以重來一遍,我會從一号門到二号門,踩着樹蔭慢慢走,繞個圈,看看當年的公共澡堂是否依舊,舊北教、西教、舊圖書館是否還有蹤迹可尋;再去工程館、水利館自習,累了就去友誼山、清涼山上轉轉,還有那縮短了西康路校門到食堂、宿舍距離的翻山土路近道;去瞻仰毛主席和水利先賢雕像,給自己充上正能量……。。一處處場景,與時間共存;一幕幕往事,與記憶同在。
感恩 我一直追随
1989年7月我離開學校來到廣州工作,當時感覺是路途遙遠,氣候差異大,人生地不熟,和很多89年畢業生一樣,我也下到最基層工作,開始時不太适應。徐志英、姜樸、田樹山等老師來信給予及時的鼓勵,悉心教導我如何與人合作共事,我把老師對我的那份日月江河之恩,默默的化做人生拼搏的動力。
感謝老師和母校給了我紮實的基礎,讓我迅速适應工作并有所進展,每當遇到攔路虎,我就想一想“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這十六字箴言。工作前五年,無論勘察、設計項目,還是科研、施工項目,從不挑揀,紮實工作。我參與《廣州黃埔出海航道可行性研究》,獲交通部廣州航道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八﹒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技術研究”;參與伶仃洋跨海大橋通航标準和通航條件論證專題研究;參加湛江港深水航道、北海鐵山港航道、深圳銅鼓航道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參加渤海石油公司JZ—93海上石油平台項目概念設計、水東港航道航标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等。
自1994年到現在,我從廣州地鐵一号線開始全過程參與廣州地鐵所有新線及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廣佛線的建設管理。熟悉地鐵工程建設管理全過程以及各階段各項管理工作的難點、重點。2011年4月擔任建設事業總部總經理負責廣州地鐵新線建設組織實施。2013年12月擔任總公司總工程師負責工程重大技術管理。
1994年參與《廣州地鐵一号線工程圍護結構與内襯組合結構計算模式應用研究》;二号線“改變暗挖隧道施工支護參數的建議”,獲地鐵總公司2001年度合理化建議“銀質建議”。2003年,獲地鐵總公司“廣州地鐵二号線工程建設特殊貢獻獎”;2007年獲“廣州地鐵二号線科技進步個人突出貢獻獎”二等獎;參與廣州地鐵三号線崗石區間超小間距隧道施工技術研究,2008年獲廣州地鐵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1BAG01B04(子課題3)智能全斷面隧道輪廓異常形變監測系統研制,擔任子課題組長。廣州地鐵總公司2000年度“十佳”職工。獲“2008年度廣東省十項工程勞動競賽模範科技工作者榮譽稱号”、“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河海深深眷戀
2006年,本科同學畢業20年回母校,由于時間倉促,隻去了江甯新校區。直到今年5月參加導師徐志英先生90壽辰慶祝活動,時隔25年才又一次回到母校老校區,感覺變化很大,不知是我的心境變了,還是它真的變了。這次活動看到了很多老師,他們身體健康,我感到由衷高興,衷心祝福他們快樂長壽。同時也深深懷念已經離去的敬愛的老師,由于平時與母校聯系少而深深自責,留下了永久的遺恨!
離開母校,一直覺得幹得很一般,沒有什麼業績為母校增光,也沒做出什麼貢獻,上善若水,工作無貴賤,我隻是一個在普通崗位上默默工作的華水人,我有着華水人艱苦樸素的特性,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做人做事做學問,我一直都在前進的路上。最後,衷心祝願百年華誕的母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再創輝煌。